
飽受折磨的靈魂:梵谷 Vincent Van Gogh 1853 ~ 1890 Dutch
英國名評論家赫伯特.里德認為梵谷在以法國為中心的近代繪畫發展史上,他所扮演的角色,可比美塞尚。「梵谷與塞尚,都站在浮動的當代評價外圈的鞏固位置上。」
梵谷受到林布蘭特、德拉克窪的影響,強調他自己的主觀世界。造形與素材、光線與陰影、氣氛和遠近感,梵谷想把這些要素完全綜合的表現出來。這種思想使他總想畫出強烈的陽光,同時這種大膽的畫法,修正了印象派的單面性的描繪,給予後來的野獸派及表現主義很大的影響。
梵谷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等,現已擠身於全球最具名、廣為人知與昂貴的藝術作品行列。1890 年 7 月 29 日,梵谷終因精神疾病的困擾,在美麗的法國瓦茲河畔結束了年輕的生命,是年他才 37 歲。
早期作品受印象主義影響,曾兩次在咖啡館和飯館等地向勞工階層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厭倦巴黎生活,來到法國南部的阿爾,開始追求更有表現力的技巧;同時受革新文藝思潮的推動和日本繪畫的啟發,大膽探索自由抒發內心感受的風格,以達到線和色彩的自身表現力和畫面的裝飾性、寓意性。
可參考以下各時期較知名畫作的畫風演進 -
1882-1883-1884-1885-1886-1887-1888-1889-1890
VanGogh008
星夜 The Starry Night

VanGogh015
夜晚露天咖啡座 Cafe Terrace at Night

VanGogh132
隆河的星夜 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VanGogh003
鳶尾花 Irises

VanGogh184
奧維的房子 Houses in Auvers

VanGogh009
麥田裡的絲柏樹 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

VanGogh250
麥田群鴉 Wheatfield with Crows

VanGogh051
樹木與樹叢 Trees and Undergrowth

VanGogh012
在阿爾的藝術家臥室 Vincent ’s Bedroom in Arles

VanGogh258
夕陽下的播種者 The Sower

VanGogh022
奧維的教堂 The Church at Auvers

VanGogh010
花瓶裡的紫色鳶尾花 Irises

VanGogh007
麥田 The Harvest (Wheatfields)

VanGogh001
阿爾附近的吊橋 The Langlois Bridge at Arles

VanGogh065
戴氈帽的自畫像 Self-Portrait with Felt Hat
1 ~ 20 /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