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洋繪畫之父:喬 托 Giotto di Bondone 1267 ~ 1337 Italian
佛羅倫斯畫家和建築師,被公認為文藝復興初期最有天份的美術家,他的作品給予從束縛的中世紀解放出的力量。
1267 年生於靠近佛羅倫斯的 Vespignano,教皇稱為「 Giotto surpassed all other painters of his time 」,1334 年 Florence 給 Giotto 大師的稱謂,被認定為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開創者,被譽為“歐洲繪畫之父”。
在英文稱呼就如同中文一樣,只稱他為 Giotto。藝術史家認為喬托應為他的真名,而非 Ambrogio (Ambrogiotto) 或 Angelo (Angiolotto)的縮寫。
喬托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韋斯皮亞諾村中,據知他的家庭背景比較卑微,父親是農民出身。童年時的喬托要做很多粗活,如放羊,到處幫工等。
青年時期,喬托拜義大利畫家契馬布耶﹝Cimabue﹞為師,主要是學畫宗教畫,然而他並不喜歡僵硬的拜占庭繪畫風格﹝ltalo-Byzantine﹞,他認為宗教人物如聖母和耶穌,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因此他特別加強了人物畫中的肌理和陰影感,也將過去平板的金或藍色背景改為透視畫法的一般風景。此突破獲得宗教界的喜好,使他大受歡迎。
1305 - 08 年,義大利帕度亞市﹝ Padua﹞的斯克羅維尼家族委託喬托在史格羅維尼禮拜堂( Cappella degli Scrovegni )的左、中、右三面牆畫壁畫,這是他目前被保存最完整的壁畫紀錄,喬托也因此在義大利14 世紀的繪畫史上奠定了經典的地位。這個時期喬托也和但丁結為好友,但丁在神曲中提到喬托多次,並極力讚美他的畫風。
喬托晚年時畫風有點改變,當時哥德式藝術盛行,宗教人物的身長都一律加長並增加飄浮感,但他著名的透視背景畫風依然沒有改變。 他死後因黑死病在歐洲盛行,因此到達文西的時期,約有100年的斷層。

哀悼耶穌 The Mourning of Christ

猶大之吻 Kiss of Judas

耶穌受難 Crucifix

金門相會 Meeting at the Golden Gate

聖母登極 Ognissanti Madonna

斯阿西西的聖法蘭西斯 St. Francis of Assisi

聖家族逃往埃及 The Flight into Egypt

耶穌誕生 The Nativity

埋葬瑪麗 The Entombment of Mary

病人復甦 The Raising of Lazarus

三聯畫 Trittico Stefaneschi

帶著十字架的基督 Christ Carrying the Cross

佩魯濟的祭壇畫 Peruzzi Altarpiece

基督進耶路撒冷 Entry into Jerusalem

若亞敬之夢 Joachim ’s Dre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