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之神: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1475 ~ 1564 Italian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彫刻家、畫家、建築家和詩人,對西方藝術有著無以倫比的功勞,出身為佛羅倫斯的名門,他是美學的巨人,上帝借由他來傳達美學給世人。
他與達文西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三傑」,以人物“健美”著稱,即使女性的身體也描畫的肌肉健壯。他的雕刻作品“大衛像”舉世聞名,美第奇墓前的“晝”、“夜”、“晨”、“昏”四座雕像構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還有“摩西像”、“大奴隸”等。
他最著名的繪畫作品是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的《創世紀》天頂畫和壁畫《最後的審判》;其繪畫代表作有《創造亞當》和《聖家族》等。他還設計和初步建造了羅馬聖伯多祿大殿,設計建造了教皇尤利烏斯二世的陵墓。
1475 年 3 月 6 日生於佛羅倫斯附近的卡普萊斯(卡波熱斯),父親是當地的一名法官,母親在米開朗基羅六歲的時候就死了。他13 歲進入佛羅倫斯畫家吉爾蘭達(Ghirlandaio)的工作室,之後又跟隨多納太羅的學生貝托多學習了一年雕塑,主要以自學為主。後轉入聖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學院作學徒,在那兒他接觸到了古風藝術的經典作品和一大批哲人學者,並產生了崇古思想。
為了完全徹底地掌握人體結構,他曾親自解剖屍體進行研究。時興的新帕拉圖主義和受到火刑懲處的多明我會教士薩伏那洛拉給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影響。
米開朗基羅最初本無意做一位畫家,他的志向是成為一位雕刻家,並且只在意"雕"而不在意"塑":像人們掙脫自己的肉體束縛一樣,獲得存在的形式。這正是新柏拉圖主義的教條。他的藝術風格以現實主義為基礎,又兼具浪漫主義風格,有很深的人文主義思想。
米開朗基羅脾氣暴躁,不合群,和達文西與拉斐爾都合不來,經常和他的恩主頂撞,但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他於1564 年在羅馬去世,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
人們除了尊敬他外,別無其他形容詞,他的藝術造詣使他在史學地位上流傳數百年而不墜,他廣泛的被認為超越凡人而如神一般,用以說明非凡的成就。

創造亞當 Creation of Adam

創世紀 Genesis

最後的審判 The Last Judgment

利比亞女先知 The Libyan Sibyl

先知撒迦利亞 The prophet Zacharias

分開光明與黑暗 Separation of Light from Darkness

大洪水 The Flood

耶利米 Jeremiah

聖安東尼的磨難 The Torment of Saint Anthony

原罪與逐出樂園 The Fall and The Expulsion from Paradise

聖彼得受釘刑 The Crucifixion of St Peter

聖家庭與聖約翰 Holy Family with the young Saint John (Tondo Doni)

德耳菲女先知 The Delphic Sibyl

埋葬基督 The Entombment

諾亞之醉 Drunkenness of Noah

創造眾星 Creation of the Sun. Moon. and Plants

諾亞的獻祭 Noah and his family make a sacrifice after the flood

以賽亞 Isaiah
